文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址变更公告 
学科建设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文艺学
汉语言文字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当前位置: 首页00>>学科建设>>中国古典文献学>>正文
 
中国古典文献学
2016-10-21 14:43  

 

中国古典文献学设立于2017年。青岛大学一直有着重视文献整理研究的传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古籍文献”的广泛应用以及古籍整理事业的兴盛,青岛大学出现了一批以文学院教师为代表的致力于古籍整理和文献研究的专门人才,研究成果显著,特色鲜明。本研究方向现有专任教师11人,教授1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其中博士学位9人,在读博士1人,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年富力强。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教育部、省市社科项目20项,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本方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典籍与文化研究。本方向重视经典文献整理、注释与研究,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项目《读书杂志》《道德真经口义》《太上感应篇》等18部子书整理研究工作,省社科重点项《读书杂志》校笺(2017)、一般项目《中日韩三国藏<帝范>汇注汇评》(201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体系研究》(2016)《打开“家文化”建设之门——家庭档案管理一本通》(2016)《罗西亚国史点校》(2017等,青岛市社科项目“郑玄《驳五经异义》辑佚书”“郑玄尚书类辑佚书”“郑玄论语注辑佚书整理等。参加国务院侨办项目《四书五经选译》,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老子道德经释解》《朱子经典诠释思想研究》等著作,主编有音注全译四书《老子新学》《易经新学》《国学启蒙经典》系列国学教材及《老子》《左传》《论语》《孟子》等节选注译本

语言学文献研究。本方向以雅学文献和出土文献整理研究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语言文献研究。在雅学文献研究方面,先后出版了《中国雅学史》《雅学文献学研究》两部学术专著,发表了两汉文献征引<尔雅>考论》《<楚辞章句补注>引<尔雅>考论《郑玄笺注引〈尔雅〉初探》《明赣州府刻〈埤雅〉版本述略》等雅学论文30篇,不仅填补了雅学史、雅学文献研究领域的空白,而且在国内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雅学文献学研究》一书也是语言文献研究领域首部文献学著作。研究项目有《历代雅学著述考》《雅学文献学》《〈五经正义〉引〈尔雅〉研究》《〈尔雅义疏〉注析》等。在出土文献研究方面,发表《上博馆藏楚竹书(四)释字二则》《竹书〈周易〉彩色符号初探》《竹书周易选释》等论文十余篇,主持参加项目有《〈战国文字声系〉订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疑难字综合研究》《基于秦汉简帛书语料库的秦汉文字系统描写》等。

文学文献研究。本方向研究范围较广,成果较多。发表有《乐府歌诗<相逢行>东晋南朝演变考》《〈离骚〉题名本义考》《唐集唐注考》《宋敏求编校整理唐人别集考论》《葛兆光<唐诗选注>注释商兑举隅》《试论四库总目唐集提要的写法及其创获》《四库总目唐集提要漫谈》《以杜证杜:<杜诗详注>读法例说》《杜诗仇注表微》《仇注杜诗的乾嘉背景及其笺诗理念》《唐人别集的文本旅行——从文献文化史研究的角度切入》等论文20余篇出版《四库总目唐集提要会证平议》等著作。地方文化是全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文化的微缩,以小见大,微观考量,是新世纪文学、文化研究的主流之一。本方向在文学与地方文化研究方面较有特色,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有《周至元诗集校注》《即墨蓝氏家族文化研究》《青岛历代著述考》崂山文化名人考略等著作。

本方向必修课程有《文献学》(六个学科公共必修课)、《经学概论》、《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门课与汉语言文字学合上)、《文学文献学》、《古代文学与民俗文化研究》。选修课程有《唐诗文献学研究》《宋词文献学研究》《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研究》《简帛文献研究》《数据库与文献研究》《档案管理学》《敦煌文献研究》等,必修课除外,也可以选修其他五个学科的选修课程。

 

窦秀艳,蒙古族,吉林通榆人。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2014-2016入选青岛大学“四二一”人才工程第三层次。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在韩国庆尚大学讲学,曾获得青岛大学教育先锋青岛大学十佳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教师、优秀教师、青岛市三八妇女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训诂学、雅学、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图书评论》《孔子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工作与研究》《辞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文章四十余篇出版中国雅学史》(齐鲁书社2004)、《雅学文献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5)《青岛历代著述考》(中国社会科学2010)、《崂山文化名人考略》(人民出版社2015学术专著5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项目(《读书杂志》等子书整理)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尔雅》异文通考)、山东省社科重点项目、一般项3项,山东省高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其他厅市项目若干;曾获山东省社科奖三等奖、华东古籍图书奖二等奖及青岛市社科奖多项。

 

 房振三,男 1974 年生,安徽省枞阳县人。2006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今在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讲授《古代汉语》、《音韵学》等10余门本科生课程和《古文字专题研究》、《训诂学研究》、《诗经语言文字综合研究》等多门研究生课程,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古代汉语、语言学等方面研究,现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语言教研室主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middot;语文)研究生导师、中国文字学会会员、中国古文字学会会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青岛市语言学会副秘书长。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以及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青岛大学2010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各1项;参与编著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汉字学教程》;发表学术论文12篇。2010年获青岛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二等奖、 “2010年青岛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1年获青岛大学“教育先锋”、青岛市“工人先锋”荣誉称号。

 

盖翠杰山东青岛人,文学博士,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多年来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等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曾教授《国外中小学汉语教育》、《中华文化传播》、《古代文学与民俗文化研究》等研究生课程。近年来在《文学评论》、《理论学刊》、《民俗研究》、《光明日报》、《近代史研究》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参与编写《池塘春草》、《古代杂传研究》等著作;曾参与多个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目前主持并参与多个省市级社科规划项目。

 

张轶西,山东单县人,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青岛市委讲师团专家讲师,青岛市国学学会副会长

1993年8月至今,在青岛大学任教,2003年底至今,成功策划并主持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列活动,半岛都市报等媒体先后做了报道;2004年获青大师院“十佳青年教学能手”称号;2006年发起组建青岛市国学学会,担任副会长,开展国学公益讲座数百场

主持山东省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1.《道德真经口义》整理;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体系研究。先后发表《传统的回归》《生态经济与人文教育的良性互动与双赢》《<黄帝内经>的哲学基础及其生态观解读》《走出弟子规的迷雾》《读经的困境与出路》《理性思考国学复兴》和《提升青岛文化软实力要发挥国学魅力》论文,2016年在《少儿国学》(北京)发表专访文章《家国天下》,系《老子新学》与《易经新学》副主编;参与编写经典文献《国学启蒙经典》、《国学启蒙金典》等系列教材,青岛出版社已出版。2007年底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讲学,主讲《国学文化》。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2012  青岛大学文学院
联系电话:0532-8595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