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址变更公告 
校友工作
校友会
校友动态
校友风采
名师录
当前位置: 首页00>>校友工作>>名师录>>正文
 
名师录——徐鹏绪 先生
2016-05-17 14:35  

荒寒之路的坚守者

                                                           ——徐鹏绪教授与现当代学科的故事

  徐鹏绪(1945 ),山东胶南人。1967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93年任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百年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陆续出版《鲁迅小说理论探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先导》(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概论》(天津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等专著多部,发表论文数篇。参加或主编了《鲁迅大辞典》(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鲁迅生平史料汇编》(共五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986年出版)、《鲁迅杂文辞典》(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国近百年文学体式流变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等多部大型资料书和文学史著的编纂撰写工作。进入21世纪以后,专心致力于中国新文学文献学研究,承担国家社科课题《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同时兼任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学术顾问与青岛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 1986年,徐鹏绪老师在山东烟台黄县参加现代文学研究年会时,听说在青岛新成立了一所青岛大学,因为徐老师是青岛胶南人,所以就有意向东进青岛。当时徐老师的大学老师崔西璐已经在青岛大学出任副校长,并且正努力在青岛大学创办中文系,于是会议期间,山东师范大学的冯光廉老师,泰安师专的刘增人老师,聊城大学的徐鹏绪老师、宋益乔老师和姜岐老师就一起商定东进青岛。徐鹏绪老师回到聊城大学后,正赶上评职称,但重信重义的徐老师仍然选择弃职称而走,于1987925日正式来到青岛大学,一晃已经25年过去了。冯光廉老师、刘增人老师、徐鹏绪老师、鲁原老师等精英学者来到青岛大学后,大家都雄心勃勃,要在青大建立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当年中文系准备建系时,青岛大学请了许多学者来一起论争,早在70年代就与徐鹏绪老师是好朋友的王富仁先生,带着吴福辉先生与蓝棣之先生一起来参加会议,并肯定了青大学者的建系思路。当时,北京的陈平原等学者提出了"二十世纪文学",而冯光廉、徐鹏绪等青大学者则认为应当将中国近百年文学看作是一体,包括近代也包括当代。于是青岛大学现当代学科的学者们,为学科发展作了十年的总体规划,分三步走,出三套学术著作——学术史、文学史、文体史。

  要写近代、现代、当代三部文学史,首先要了解以往的学术历史,于是在写文学史之前,首先要编写三部学术史。徐鹏绪老师与张俊才老师合著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概论》,和崔西璐老师撰写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概论》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列入"学术研究指南丛书";冯光廉老师与谭桂林老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概论》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三部学术史研究著作,在学术界都是"第一部",均有开拓之功。其中1993年《中国文学年鉴》中,对徐鹏绪、张俊才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概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介:"这是天津教育出版社编辑的《学术研究指南丛书》之一,也是第一部关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专著……将来如果出版另一部同类著作的话,一定会首先肯定和感谢本书作者的开拓之功。"有了这三部学术史,青岛大学现当代文学的学术史研究就走到了界内的前列。

  在学术史的基础上再来写近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与当代文学史,不但要有总结概述,更要有突破,在学术研究上更要精益求精。其中,当代文学部分由鲁原老师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纲》,现代文学部分由冯光廉、刘增人老师主编《中国新文学发展史》,而近代文学部分,则由徐鹏绪老师和师弟张俊才合著《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先导——中国近代文学论纲》(1992年,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并由徐鹏绪老师完成专著《中国近代文学史纲》(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徐老师在阐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时,只截取中国文学由古代到现代的过渡过程中最具有现代意义的代表文学现象来撰写,以点带面,提纲挈领,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三部文学史写完之后,下一步便是打通近代、现代与当代,来对近百年中国文学进行一体化研究,于是便有了冯光廉、刘增人、徐鹏绪主编的《中国近百年文学体式流变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在对中国近百年文学进行一体化研究时,青大的学者从文学最基本的文体角度来切入文学研究,而不是关注思想、政治、思潮等文学外部的内容,文学研究回归文学本身,并提出了"近百年文学体式流变史",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具有开拓之功。

  完成了"学术史——文学史——体裁史"的三步研究之后,青岛大学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成为一块学术高地,王富仁先生说:"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文学研究。"这三步走的十年学术规划,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计划宏大,人员团结,体现了治学上的团队精神,在青岛大学现当代学科的建立发展史上,具有开拓与奠基之功。这一批现当代学科的奠基人,都是学术界的精英,来到青岛大学后,雄心勃勃,壮志一片,以"一定要自己把硕士点拿下"的决心,在当年的峥嵘岁月里,为青岛大学实现了历史上人文社科硕士点零的突破。后来,当徐鹏绪老师等青大同人为博士点而北上南下,艰苦奔波时,北京大学的孙玉石先生说:"北大是什么都有了,而你们已经有了突出的成就,还要在困苦挣扎中申报博士点,这很具有悲壮感。"徐鹏绪老师至今仍对孙玉石先生的"悲壮感"记忆犹新。当年山东师范大学的朱德发先生想挖徐鹏绪老师去山师当博导,但是徐鹏绪老师委婉地拒绝了,在徐老师看来"得到的无所谓,创造的东西才最可贵"。重情重义、善始善终已经成为那一代人的学术品格。三步走之后,青大现当代学科的学术研究,转入个人化研究时代,但仍有相互呼应。正是因为青大的学者在研究上既可以团队合作,又可以独当一面,才有了后来的学科成就。

  198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两大本《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目录汇编》,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又想出一套《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史》,受出版社之托,徐鹏绪老师与周海波老师,亲赴山师拜访韩之友先生,询问韩先生是否有撰写意愿,已经退休的韩先生因为年事已高,查资料不便,便将这个期刊史研究转交青大来做。徐鹏绪老师与周海波老师回到青大后,就与现当代学科的老师们一起商量分工。期刊史的撰写,本来分为三部分,即期刊史、副刊史和出版史,但是最后只有期刊史部分完成了。期刊史部分由刘增人老师负责,申请了期刊史研究的国家课题,并编著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史论》。出版史部分由周海波老师负责,由于后来周老师申请了现代文学与现代传媒方面的国家课题,出版史部分便没有完成,而是在现代传媒领域做出了许多开拓性的研究成果。副刊史部分则由徐鹏绪老师负责,但是副刊史研究的相关资料很少,而且徐鹏绪老师申请了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方面的国家课题,于是便转入文献学研究。2005年,徐鹏绪老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以优秀等级结项。此外,徐鹏绪老师于200412月出版了《鲁迅学文献类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71月出版了《〈中国新文学大系〉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同时还发表了一系列文献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比如《鲁迅学考证文献类型述略——现代文学文献类型研究之一》,发表于《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第9期。《鲁迅原典文献注释类型研究》,发表于《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第11期。《中国现代文学目录类型研究》,发表于《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5期。徐鹏绪老师已经成为现代文学文献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

  自1987年,徐鹏绪老师带着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专著《鲁迅小说理论探微》来到青岛大学,到亲身经历参与了现当代学科的十年三步走学术研究,再到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领域的研究,徐鹏绪老师都体现出了独特的学术思路。在徐老师看来,做学问,思路很重要,有了好的思路就可以事半功倍。青岛大学现当代学科能如此迅速地做出一系列成果,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与最初的规划思路密不可分,有了好的思路,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行政、组织事务都可以有条不紊,高效高质。这也是徐老师的教学主张,他认为学生不但要会做学问,更要会做人,不但要学习导师的学问,更要学习导师的思路风度,如今的徐老师已经是桃李满天下,许多深受其教益的优秀学生至今都与徐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在做学术研究之外,徐鹏绪老师也曾经有过创作梦。徐鹏绪老师谈起文学时,说起200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籍华裔作家高行健先生。1987年高行健先生带着他的作品去了法国,200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1987年徐老师带着自己的书来到了青岛大学,至今仍然只是个学者,所以有时候,徐老师就会很想搞一搞创作。徐老师说,他很想写一写代表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士阶层,想写一些高雅的唯美的作品来展示一下中国的知识分子。徐老师特别喜欢192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纳托尔•法朗士,他那高贵、深厚、优雅、清澈迷人的文风深深打动了徐鹏绪老师。徐老师最喜欢的法朗士的成名作《波纳的罪行》(1881),写的正是关于文献学老学者波纳尔的两个感人故事——《圣诞柴》与《让娜•亚历山大》。这两个故事都成功地塑造了人道主义者波纳尔的感人形象,歌颂了人性的善和美,反映了法朗士充满温情的人道主义思想。正如法朗士,徐老师的文学观是保守的、贵族的、唯美的,他说:"文学,只有美才可以感化人生"

  谈到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徐鹏绪老师用近代诗人陈衍的"寂者之事""荒寒之路"来自勉。诗者如此,做学问也是如此。徐鹏绪老师正是一个耐得住"寂者之事",走得起"荒寒之路"的人,一个坚守在学术高地里,孜孜探索的真诚学者。当年徐鹏绪老师在黄县开完会后,没有直接回聊城,而是先来到正在建设中的青岛大学探访了一下。那时的青大,一片荒凉,而徐鹏绪老师却说:"我喜欢荒凉,于是我来到了青大……"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2012  青岛大学文学院
联系电话:0532-8595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