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晚报 10月1日晚,青岛大学民俗学社一年一度的传统祭月活动拉开帷幕。在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学博士马光亭的指导下,民俗学社的成员们身着汉服,上香祭酒、读祝、焚月光纸……以传承民俗、弘扬国学的特别方式共庆佳节。
据马光亭介绍,祭月活动源于远古初民对月的崇拜,先秦时已有祭月活动,称之为“夜明”或“夕月”。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后来,历代天子于每年秋分设坛祭祀月神。但由于每年秋分日未必都有圆月,所以人们逐渐把祭月活动改在了八月十五日,并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这天是满月之期,整个夜晚都能见到明月,使得祭月更有意趣。后来,祭月之风流传到民间,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也渐渐变成了人们轻松的团聚。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也更具规模。人们通过这个古老的祭祀礼仪,表达祈求月神降福人间的美好心愿。
【祭月流程】
1.沐浴更衣:沐浴,着汉服。
2.陈设:月出后,向月亮的方向安放好祭桌,摆放好祭品(月饼,水果,白酒,西瓜切成莲花状),点燃红烛。
3.就位:参祭者正对祭桌。执事、赞礼就位。
4.祭月:赞礼唱:“祭月”。主祭出位,站在祭桌前。
5.上香、祭酒:赞礼唱:“三上香”。执事递.上三支香,主祭在蜡烛上点燃,向月神鞠躬,再将香插于香炉中。如此三次。赞礼唱:“三祭酒”。执事斟满酒爵,递给主祭,主祭将酒洒在祭桌前的地上,再将酒爵放到祭桌上。如此三次。
6.读祝:执事递上赞美月亮的祝文,主祭借月光与烛光,向月亮展开诵读。
7.焚祝文及月光纸:主祭将祝文和月光纸放到桌前小盆中,焚烧。
8.拜月:赞礼唱:“拜月”。“拜一兴一拜一兴一平身”。主祭向月神行”再拜”之礼(即拜两次)
9.从献:赞礼唱:“从献”。主祭离开奠席,参祭者按照长幼之序依次到祭桌前,上香(拿三支或一支),默默祈祷心中所愿,然后向月神行拜礼一次。直至所有女性.参祭者拜完。
10. 礼成:赞礼唱:“礼成”。至此,中秋祭月仪式完成。
(记者 张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