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址变更公告 
学科建设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文艺学
汉语言文字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当前位置: 首页00>>学科建设>>中国古代文学>>正文
 
中国古代文学
2016-10-21 14:46  

代码:050105    学位类型:学术型学位    授权级别:硕士

本学科是“十二五”校级重点学科、省级教学团队。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有博士学位者14人,在读博士2人,博士后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东省突贡专家1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本学科方向多年来自觉地在“大文学”理论指导下,开展一系列有规划的学术研究工作,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了比较突出的学术特色和优势。

中国诗歌与诗学研究。重视诗学的发生学,及诗学与诗歌、歌诗的综合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基金项目《赋比兴与中国诗学体系研究》、《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古代歌诗与时代文明——从诗三百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参与),教育部项目《汉—唐郊庙歌辞研究》、《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魏晋南北朝歌诗艺术研究》、《清代高密诗派诗学体系研究》、《魏晋诗歌体式研究》等重要项目,代表性成果有《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中国诗学研究》、《中国诗歌发生论》、《中国诗歌发展走向窥探》、《中国古典诗学原型研究》、《中国诗学论稿》、《中国古代歌诗研究——从诗三百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唐宋元诗词曲名篇解读》、《周汉诗学与文学思想研究》、《唐诗宋词名篇导读》、《二十世纪以来唐宋词研究》、《竹林七贤学术档案》、《清初山左诗歌研究》、《晚明公安派性灵文学思想研究》、《清代高密诗派研究》《盛世变徵:清代诗人赵执信研究》、《崂山诗词精选评注》、《劳山集校注》(黄公渚诗词集)等专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清华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中国前期文学(先秦到唐代)的大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道家诗性精神研究》,教育部项目《中国古典诗歌与神话时代的民族传统》、《宗教、经学嬗变下的汉末士人活动与文学批评》,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早期文化与唐诗研究》及省级重点项目《先秦大文学史》、《两汉大文学史》等6项。出版过《先秦大文学史》、《两汉大文学史》、《文化视域中的先秦文学》、《大文学史论》、《道家诗性精神——兼与海德格尔比较》、《老子《道德经》释解》、《道与道术:庄子的生命美学》、《自然的神韵——道家思想与山水田园诗》、《逍遥游: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 》等专著,完成的大型项目《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180余万字),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宗教文化与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佛教与明代文学》、《宗教伦理与上古祭歌形态研究》、《山东明代文学史》,省级重点项目《先秦道家与海德格尔诗学研究》、《明代中后期心学、禅学与文学思想研究》、《<红楼梦>与中国诗性精神研究》、《佛教与明清小说研究》、《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元末明初士大夫政治文化与文学研究》等。出版过《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化》、《道家文化及其艺术精神》、《自然的神韵——道家思想与山水田园诗研究》、《乐舞与仪式——中国上古祭歌形态研究》、《庄子精粹解读》、《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陆九渊门人》、《元代包公戏评注》、《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论》、《崂山道教佛教研究》等专著部。在《文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普门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上述成果曾获过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社科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在研究方法和结论上均有所创新与突破,在中国诗学研究、中国“大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在文学史观的重新思考、文学与宗教、艺术、文化之相互关联与影响研究等方面,有较明显的深化和拓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明显的借鉴意义。

刘怀荣,男,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到青岛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二级岗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国学研究院院长,山东省强化建设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魏晋六朝唐代文学、中国诗歌与诗学。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汉语言文学教指委委员,中国乐府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青岛市古典文学研究会会长。

已出版《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唐诗宋词名篇导读》等学术著作1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有30余篇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等重要文摘刊物转载。曾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2次(一次为第三),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全国社科普及优秀作品奖1次。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5项;在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

主讲“唐诗宋词专题研究”、“中国早期文化与唐诗研究”等研究生课程。主持完成山东省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1次,首位获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次。是2004年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山东省汉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周潇,1973年生,山东青州人,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15年晋升教授。青岛大学2014年度青年卓越人才、2015年度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山东地域文学与文化、语文教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兼任山东省小学语文课程专家、青岛市国学会理事。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明代山东文学史》,参著《山东区域文化通览•济南卷》《唐诗宋词名篇导读》;在《齐鲁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社科规划项目2项。获“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宫泉久,男,文学博士,教授。青岛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青岛地方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1990年研究生毕业,分配至《军工报》社工作,2000年转到青岛新闻出版局,曾分别担任主编、总编助理等职务。2001年调入青岛大学工作。发表新闻作品100余万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各类新闻奖20余项。出版《清初山左诗歌研究》、《盛世变徵-清代诗人赵执信研究》、《清代高密派诗学研究》、《崂山诗词精选评注》、《唐诗宋词名家名篇导读》等著作,主编《中国文学读本》、《大学语文》等教材。获山东省第二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青岛市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青岛市第二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古代文学研究会2014年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明清文学。

王海燕,女,1967年出生,2000年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主攻明清小说。近年来在全国主要报刊发表科研论文三十余篇,主编、参编教材数部,出版《花魂诗魄女儿心:林黛玉新论》,《唐诗宋词名家名篇导读》等多篇专著;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红楼梦与中国诗性精神》等,参与国家、省、市和校级科研和教学项目多项;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人文社科类二等奖、山东省科普一等奖等多项奖励。2004年被评为青岛大学优秀教师。

范嘉晨,男,1961年生,吉林人。199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学位。1992年到青岛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任教,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99-2004年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明清文学方向)。曾荣获首届青岛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一等奖及青岛大学“师德标兵”、“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岛大学优秀教师”等称号。主要著述有《元杂剧包公戏评注》、《晚明公安派性灵文学思想研究》、《国文读本》及《红楼梦》和《金瓶梅》等研究论文多篇。其中《元杂剧包公戏评注》获得第二十二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承担的主要研究项目有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红楼梦导读》、青岛大学校级精品课程《金瓶梅导读》等,并多次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研究成果奖。主要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中国小说史专题》和选修课《红楼梦研究》;现主要从事明清小说研究。研究特点是侧重从文化、历史和哲学等方面对作品文本进行解读,研究作家的创作心态、作品的文化精神、人物性格的冲突以及对人性、人生、个人与社会等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同时注重作品现代性的阐发。社会兼职:中国民主同盟青岛市委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瓶梅学会会员,山东省金瓶梅文化委员会副秘书长,青岛市古典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王今晖,男,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山东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大韩中国学会会员,青岛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岛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魏晋文化与文学、汉魏六朝诗学与诗歌、韩国汉诗等领域的研究。出版学术著作2部,分别为《魏晋五言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青岛高等教育史》(合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此外,专著《汉魏六朝文化与文学》拟于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在《中国文学研究》、《山东社会科学》、《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东方论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主持山东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1项、青岛大学社科项目1项,主持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项目2项。著作《魏晋五言诗研究》,获2011年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青岛高等教育史》,获2009年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获青岛大学研究生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自2005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以来,主要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了《汉魏六朝诗歌研究》课程。本人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有8人毕业,其中有6人的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学位论文的选题主要集中在汉魏六朝文学研究和韩国汉诗研究两个领域。

翟景运,男,山东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和国学研究院,文学博士。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教学科研。出版著作两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承担国家、省部级、市厅级科研课题四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两项,市厅级科研奖励三项。主讲本科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汉魏六朝乐府歌诗研究》、《中国古文名篇导读》、《中国文学经典》等,主讲研究生课程《骈文散文专题研究》。

陈龙,男,汉族,1976年出生于山西忻州。2009年6月毕业于西北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近年来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佛教与文学,先后主讲《中国文学史》、《宗教与中古文学》、《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已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项,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项目1项,学院专题研究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1项。现为青岛大学校外导师。

王春元,男,1972年12月生,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7月参加工作,任青岛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级调研员,2008年任市网络办管理处处长,2012年至今任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  、市社科规划办主任。市委宣讲团成员,长期从事理论、社科和互联网管理工作,业余时间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和互联网研究。参加和承担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十余项。组织编写了《网络舆情与应对策略》、《网络管理与法规解读》、《互联网法律法规选编》、《社会科学的春天》等书,发表各类学术文章、研究报告累计60余篇。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2012  青岛大学文学院
联系电话:0532-8595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