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9日下午两点,文学院“网络时代-教师何为”教学研讨会在中心校区博文楼五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文学院副院长魏韶华主持,文学院党委书记杨立华、院长刘怀荣、副书记王静、副院长刘新及众多教师参加,研讨会就网络对传统教学冲击与应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著名人文学者、青岛大学督学徐鹏绪教授首先发表讲话。他指出,不要让互联网侵占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推崇和依赖网络设备,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学科形成全面的了解,教给学生网络所不能教给学生的知识。紧接着,出席会议的各位教师就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新定位和如何依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合理使用网络两个主要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范嘉晨、隋旭升、刘芳等老师均表示,在网络资源进入课堂的情况下,教师所做的不应该是抵制或一味推崇。网络使教师重新思考教师的位置,不仅仅是当一个导师,而是应该为学生做一个引导者、管理者、组织者和协助者,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网络资源,打造开放性的课堂。
翟景运、姜昕等则主要就不同学科的特点阐述网络资源的运用问题。翟景运指出,文学课程的重点不是单纯讲授刻板的知识,而是应该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体会文学作品的深刻情感,这些是网络所做不到的。姜昕则就新闻课的特点,提到新闻专业讲求的是对信息的探索能力,互联网的使用是从业者必备的基本素养,对于多媒体的使用问题必须充分结合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不能一刀切。最后,学生代表李帆阐述了同学们的调查意见,将同学们的观点充分传达给与会教师。
本次研讨会持续大约三个半小时,与会教师都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结合自身学科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讨会活跃了文学院的学术氛围,就教学研究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以后多样化的教学研究项目申报、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石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