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址变更公告 
学团工作
学团动态
学生会
校园文化
学生管理
奖助管理
就业指导
学子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00>>学团工作>>校园文化>>正文
 
“迹”忆
2010-12-22 00:10 wenhua   

“古迹荒基好叹嗟,满川吟景只烟霞。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花自春,星月轮回,乾坤挪移,时光飞逝,留给人们太多嗟叹的感伤。正如无法改变大江东去一样,岁月给古迹打上了太多斑驳的记忆,抚触历史深邃的灵魂,我们只能倔强地咀嚼逝去的美好,残存的“迹”忆。

悲壮的一夜,永恒的庞贝

公元79年8月,维苏威火山喷发,千年古城一夜消失,尘封在熔岩与火山灰中。一锄掘出千古奇观,一次偶然与大地的碰撞,人们发现并挖掘出了这永恒定格的奇观。参与发掘庞贝城的历史学家瓦尼奥说:“那是多么令人惊骇的景象啊!许多人在睡梦中死去,也有人在家门口死去,他们高举手臂,张口喘着气,不少人家面包仍在烤炉上,狗还栓在门边的链子上,奴隶还带着绳索……”

强大的自然力在一夜之间将繁华和生机扑灭在大地的黑暗深处,成为亘古永恒的化石,镌进人们顾盼的眸子和叹息的心灵深处。在永恒的宇宙与自然界面前,人类渺如沧海之一粟,庞贝梦魇教会我们首先得尊重自然,保护生态,跟大自然抗衡,即便曾经是意大利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也会黯淡在无知和无理地掠夺中。天人合一,天人和谐,庞贝凝重地守望着自己,守望着后人。

文化的背叛,惨白的敦煌

敦煌莫高窟被中中外誉为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但抚触那些触目惊心的疤痕,虽经修缮弥补,却依然惨白地令人心碎。愚昧的道士王圆箓无知而残忍地剥落了艺术华美的衣袂。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在他眼里太招摇了,于是他痛心地花钱雇佣了两个帮手用石灰将艳笑和华衣湮没在一片惨白中。中座的雕塑,婀娜的体态,在他眼里显得太突兀了,于是他不辞辛苦地借了几个铁锤,刹那间婀娜变成了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批批文书经卷,织绡绘画在一小叠银元的诱惑下,如流水般流向国外;运送京城的文物也在颠簸的途中破碎或是流窜在达官贵人的交易桌上。

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余秋雨说:“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奠。”一个民族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文明的流失了。那些精致的碎片如尖锐的利剑刺剜着华夏子孙的心胸。也许对于那些流亡国外的文物,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吧!至少它们的价值不会牺牲在棱角分明的碎片里,至少还有那么多惊叹和赞美的陌生目光把它们爱抚。我们指责偷运中华国宝的狡猾的外国人,但我们更需痛斥的是不是应该是那些背叛文明,愚昧的中国人呢?残缺的古迹勾起人们太多悔恨的记忆,对于文明的保护,我们每个人都应义不容辞,一马当先。文明的召唤,需要我们用心静静地倾听。

铁蹄的践踏,荒凉的圆明园

1856年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直逼天津北京。软弱的清政府瑟瑟战栗,妥协退让,致使联军气焰嚣张,闯进华美壮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火光连天,硝烟弥漫,沉寂静美的人间仙境变成生灵涂炭,荒凉狼藉的人间地狱。受伤的圆明园含着泪,舔舐着自己流血的伤口。可谁知40年后,又一次毁灭性的灾难降临在这个血迹斑斑的园林身上。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像疯狂的野狼带着凶狠和贪婪的尖锐的目光扑进圆明园:翠树变焦炭,静水卷浊潮。金银玉器被掠走拍卖,只剩下碎片瓦砾,火光硝烟在沉重地叹息。侵略者的人性何在?铁蹄下的东方园林泪眼婆娑,啜泣委屈。统治者曾经在这里花天酒地,而今灾难来了,他们却怯懦地抛弃了他们的安乐窝,任由它破败凋零。

贪婪的侵略者将中华文物强行带走,带不走的就恶意凶狠地将其化为碎片废墟。余秋雨说:“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依大地的美。”可是圆明园的废墟却分明处处打着屈辱懦弱的烙印,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疤痕。每一处荒凉的角落都有列强铁蹄践踏的痛苦记忆;每一片残缺的瓦片都有统治者怯懦背离的悲痛心绪。落后就要挨打,怯懦就要付出代价。因循守旧的农业文明无法匹敌发达先进的工业文明。连愚昧的中国人都软弱地抛弃了自己的文明,那我们还能指望侵略者手下留情而捍卫我们的文明吗?强大自己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是繁盛我们的精神文明的重要根基。

永远的庞贝,惨白的敦煌,荒凉的圆明园,这些遗迹的灵魂缝隙里都隐藏着太多的的惋惜和教训。“迹”忆,对于古迹遗存的记忆和回想,反省和深思远比涉足其间,麻木冷漠地观看和游览更有力量,更有意义。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无需登高回眸,无需月夜苦思,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份心灵的祭奠,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份诚挚的记忆和反思。

“迹”忆,记忆,请深深地铭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2012  青岛大学文学院
联系电话:0532-8595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