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09-09-14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http://csxb.bandao.cn/data/20090914/html/14/content_2.html
出场人物:李鹏,男,25岁 ,青岛大学08级中文系研究生,于2009年6月28日飞赴利比里亚 ,进行为期一年的利比里亚志愿服务工作。
记得大学毕业后,除了偶尔的心血来潮和同学聚会外,很少自己开火做饭。没想到,来了利比里亚后,我竟然重拾厨艺,不得不说这一年的志愿服务真可谓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啊。
因为知道做饭的难处,打心眼里从来就没有打算过要自己做饭。谁不想下班之后轻轻松松玩会儿电脑,看会儿书,然后等着有人喊你吃饭?更何况我这样一个对饮食从不挑剔的人可以随遇而安。但是,你没有来过利比里亚,你怎么会了解这边人的无奈和苦楚啊?这里的物价高得实在惊人啊,以至于“怎么那么贵啊”时时会挂在我们的嘴边,而现实是我们支付了伙食费后基本上电话也就打不起了。没办法,我们只好“另起炉灶”!
以前多少还是听说过一些利比里亚物价的介绍,可真的要自己掏钱买的时候还是有些接受不了。简单列举一下:50斤大米30美元,一磅西红柿13.5元人民币,一磅茄子4元人民币,土豆15美元,一磅猪肉10元人民币。好了,到此为止。我们也只能吃得起这些了。有很多朋友问我在利比里亚吃什么,我说土豆洋葱,有些人还说我生活悲惨,如果我们和当地人一样,那就要吃地瓜叶子了,与现代人的健康观越来越倡导一些绿色、纯天然食品观相吻合,呵呵,这绝对算得上是纯天然高纤维食物。所幸树叶还没有人吃。
等到什么都备齐了,就要开火了。在正式做饭之前我们搞了一个小小的壮行会,因为我们谁都知道,这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只能坚持不能放弃,否则连饭都没得吃。
壮行会结束后,全队分了两组,我所在的第二组从第二周开始。说实话,这让我想到了炊事班的故事,为十一个人做饭我是第一次恐怕也是最后一次的经历。第一天做饭,我炒了一个卷心菜。无奈菜太多锅太小,一锅竟然没有放得下,只能边炒边加,整整一大锅,而这些还不一定够这些人吃的。
我们经常去的菜市场是位于市中心Bensen大街的那个菜市场,它的规模不是很大。假如说菜市场也有民族歧视的话,这里就很典型。来这里买菜的基本是中国人,因为当地人买不起。卖菜的黑人伙计操着一口半生不熟的汉语隔老远就对我们喊“黄瓜30,西红柿150”。买过几次菜后,我竟然和这边的一个菜贩子混熟了。每次去买菜,他都会冲我喊“Alex,my friend”,然后忙活着给我们推销他的菜品,帮我们提菜,兑换利元。有一次我们没有车回驻地,他很热心地去大马路上给我们截了一辆出租车,并和司机谈好了用最低的价格送我们回驻地。我终于发现,原来利比里亚人也很注重拉回头客。实习生庞西歌 记者 田野整理


|
|